提示:《上海鲁迅研究》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,查重需低于15%。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,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,整理好再进行递交。
馆刊《上海鲁迅研究》介绍
《上海鲁迅研究》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馆刊,创始于1979年1月,经上海市文化局批复馆内试办,内部发行,不定期出版,定名为《纪念与研究》,到1987年共出版9辑。
1988年,《纪念与研究》更名为《上海鲁迅研究》,聘请丁景唐、王元化,方行、许杰、杜宣、陈沂、陈鸣树,罗竹风、赵家璧、夏征农、倪墨炎为顾问,正式出版发行。初为年刊,2005年改为季刊,至2016年共计出版67本。
自创刊以来,秉承“新发现、新观点、新方法”的编辑方针,在馆藏文物史料的整理研究、鲁迅生平和作品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。
在馆藏文物史料的整理研究方面,刊发过1981年版《鲁迅全集》未收的鲁迅佚文、译文等;根据馆藏资料首次发表的“友人致鲁迅书信”、“馆藏鲁迅丧仪有关文献”;有1984年上海23位医学专家讨论会得出的“鲁迅胸部X光线片资料”。还刊登过大量馆藏文物,如有许广平亲自记录的“鲁迅家用菜谱”、许羡苏记录的“鲁迅家用收支账”。并有鲁迅同时代人的回忆录和访谈记录。在鲁迅生平和作品研究方面,前期主要侧重还原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生活和事迹,如《鲁迅在上海活动场所的调查》、《大陆新村建造的年份及其他》、《鲁迅先生的齿病》等等。
馆刊更名后,从还原鲁迅本身生活的点滴到还原鲁迅所生活的社会。现在,馆刊固定栏目有“鲁迅作品研究”、“鲁迅比较研究”、“鲁迅同时代人研究”、“海外鲁研”等,理论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加,颇受学术界好评。
《上海鲁迅研究》是面向国内外鲁迅研究界的刊物,作者群英荟萃,有鲁迅同时代人如黄源、赵家璧、杜宣、袁雪芬、赖少其等各文化行业的名家,有王元化、李何林等文史大家,有陈漱渝、陈鸣树、张梦阳等老一辈鲁迅研究专家,有郜元宝、孙郁等长江学者,还有来自日本、瑞士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意大利、美国、新加坡、西班牙、马来西亚的国家的学者。
《上海鲁迅研究》是一本有历史、有品质、有国际声誉的刊物,被众多高校图书馆列为馆藏。
稿件主题不限,以馆刊栏目分类,聚焦鲁迅研究,字数4000-8000字。
今年下半年两期将以“《狂人日记》研究”、“鲁迅与朝花社”为主题,兼及其他栏目。
《上海鲁迅研究》投稿须知(2019年03期)
本刊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。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,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,推进学术规范建设,请作者赐稿时务必遵照如下规定:
第一,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,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,无任何违法和违反学术道德等内容。按学术研究规范,认真核对引文、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,确保准确无误。如使用转引资料,应注明转引出处。本刊采用文末注方式,引文出处请遵照“作者《篇名》,《集名》第×卷,××出版社××××年版,第×页”格式。
第二,凡向本刊投稿,须同时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,包括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,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《上海鲁迅研究》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、报纸、专著、论文集、学术网站等)上发表。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,视为专有许可。
第三,所投稿件应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出版物法规,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。
第四,本刊整体版权属《上海鲁迅研究》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、选编。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,须特别注明“本文首发于《上海鲁迅研究》”字样。
第五,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编委审稿相结合的窜稿制度。作者投稿后,如需撤稿,请及时通知编辑部,编辑部将视编辑该稿情形后,答复作者。
第六,来稿论文要求格式规范,项目齐全。提供:真实姓名,联系方式合邮编),电子信箱,身份证号码、作者开户银行并支行名伎行名称请务必提供)及账号复付稿酬所需)。
第七,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。
第八,本刊已加入“中国知网”先盘版)电子期刊出版系统,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将一次性给付,如作者不同意编入该数据库,请提交论文时向本刊说明。凡在投稿时未作特别声明的,本刊将视同作者已认可其论文入编有关电子出版物。
第九,稿件一经采用,即付稿酬(限常住中国大陆地区作者)并寄样刊
两册。
如违背上述规定,给《上海鲁迅研究》造成任何不良影响,由作者承担全部责任。
[查看详情]